吉林省是中國農業大省,由于地形條件良好、地理位置優越,土壤肥沃,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第一方隊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吉林省堅持以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作為引領“三農”發展的根本方向,以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為載體,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可喜成績,圍繞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畜牧產業攻堅、百萬畝棚膜蔬菜工程、人參產業振興工程等,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截至2020年上半年,吉林省全省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已達到319項,無論在農業生產、農業管理以及農產品方面,還是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人才體系、安全追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標準化建設的良好成效。因此,研究吉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其建設成功的經驗和啟示可以供其他地區參考借鑒,對推動中國農業標準化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1 中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概述 中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是指嚴格按照國家農業相關標準以及工作原理建設的、覆蓋農業生產全過程、包含糧食、水果、蔬菜、畜牧等多種農業產業類型的農產品生產區,其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性具有較高保障,同時還對周邊地區的農業生產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和帶動作用。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通常以行政單位級別進行劃分,最高級別為國家級,其次為省級、地方級,由所屬的不同行政政府進行監管,最后由各級職能部門進行驗收[1]。 吉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內容及主要做法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視察吉林時對吉林省作出了重要指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這既是對吉林省農業發展的肯定和鞭策,也是對吉林省農業發展的殷切期望,吉林省由此不斷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吉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內容和做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產業標準體系,一方面以國家的標準為主體,農業各個行業標準為有效支撐,另一方面結合地方標準同時以優秀農業企業的標準作為補充,吉林省通過在農業示范區的實踐,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地地域特色的產業標準化體系,在玉米、人參、食用菌以及相關種植、飼料等方面編制出了技術成熟、劃分清晰以及目標明確的各類農業產業及技術標準體系;二是建立起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通過對示范區的農業生產全過程進行現代化和信息化管理,積極推廣環境監測、產品溯源以及質量認證監測等智慧化和標準化管理,使得示范區內生產的各類農產品全面實現高產、質優、可溯,當地的農產品品牌效應得到了有效提升,并且帶動了周圍地區的農業生產發展,將周圍地區的廣大農戶引導融入到現代化、信息化的農業建設之中;三是組建起強有力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一方面吉林省依托吉林農業大學、延邊農業大學以及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和各大農業科技企業的雄厚科技力量,加快將各類農業科技成果成功轉化,另一方面吉林省大力開展培訓宣傳活動,就農業標準、先進農業技術進行推廣,成立起了優秀的智慧化、現代化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帶動了周邊農戶紛紛實施現代農業標準化管理,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標準模式。 3 吉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成效 3.1 構建起了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 吉林省通過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凝聚無數專家研究心血和大量的生產實踐經驗,并且結合自身特色農業產業,最終構建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適合東北玉米種植的“梨樹模式”,采用免耕播種、秸稈還田等技術措施,減少對土壤的擾動,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地肥力和保水能力,實現了減化肥、省人工、保產量的效果?!袄鏄淠J健蹦軌蚪鉀Q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從而使得土地耕作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與可持續進步,成為中國農業標準化建設的典型推廣模式。 3.2 搭建起了信息化智慧農業技術體系 吉林省通過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搭建起了信息化智慧農業生產標準體系,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成為農業與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建成擁有5G農機庫房、實時測控系統、農場管控云平臺系統、智能農機裝備系統的“無人農場”,利用自主研發和引入的先進智慧化農場管控平臺,通過加裝無人駕駛系統、精準作業控制裝置、遠程監測終端,實現了玉米耕、種、管、收無人化作業。 3.3 提升了廣大農戶標準化意識 吉林省通過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有效提升了廣大農戶標準化意識,一方面充分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對農業標準化建設和現代化建設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戶與農業生產者加深了對農業標準化的認識,并且通過宣傳積極參與農業智能技術以及標準化知識的培訓,掌握了更多先進農業技術,使得廣大農戶的農業生產效率和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建設了大量的線下示范區,吉林省各個市縣均建設有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戶通過到示范區現場接受培訓、參與學習,以實踐掌握了應用標準、應用操作,帶動了廣大農戶規范農業生產、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操作。 3.4 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吉林省通過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施“智慧+標準化”管理模式以來,使得區域內農業生產的人工成本有效減少,同時在節水節能、綠色環保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在玉米產品方面,產值已經突破3億元,可直接使農民收入提高20%~25%,玉米產品遠銷國內海外,其他特色農產品如食用菌、木耳、人參等農產品深受海內外消費者喜愛[2]。 4 吉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經驗總結與啟示分析 4.1 牢筑技術實力,以農業科技創新夯實農業標準化基礎 科學技術永遠是第一生產力,通過吉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可以看出農業科技的重要性,因此中國農業標準化建設在未來發展中應當牢筑技術實力,以農業科技創新夯實農業標準化基礎。一方面要加大開展現代農業科研力度,在種植技術、防控技術、機械化技術方面深入研究和相關技術標準研制,為農業標準化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要加快科技推廣,要以提升廣大農戶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為宗旨,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目的,積極推廣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引領區域優勢農業產業發展,從而保障農業產業規?;藴驶a。 4.2 強化基礎建設,堅持政府主導 農業基礎建設是農業標準化發展的根本保障,通過吉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中國農業標準化建設在未來發展中應當不斷強化基礎建設,堅持政府主導和支持。一方面要加強政策支持,對相關農業標準化建設相關設備設施的購置給予財政補貼,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積極鼓勵廣大農戶和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利用現代化的農業設備設施來實現標準化、科學化管理生產;另一方面要繼續推進標準化、智慧化農業應用項目建設,積極打造多功能、智能化的智慧農業體系,從而加快推動中國現代化農業發展進程[3]。 4.3 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帶動農業相關新業態健康發展 通過吉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發展智慧化農業生產管理平臺的經驗,中國農業標準化建設在未來發展中應當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帶動農業相關新業態健康發展。一方面要加大推廣應用智慧農業管理平臺的力度,積極開展“數字村”建設、數字農業的建設,同時加強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要積極打造“互聯網+農業”新業態,積極推進農村電子商務項目建設,規范農產品相關的電子交易體系,從而推動各類農副產品直播帶貨等產業健康發展。 5 總結 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農業作為中國第一產業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為推動國家經濟轉型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標準化建設,相關部門和人員可以積極借鑒吉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主要做法和經驗,充分利用其創新創造的典型推廣模式,改進和完善不足之處,從而為中國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參考文獻: [1]曹娟.中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經驗和啟示[J].中國標準化,2022(20):140-143. [2]朱祥宇.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策略及成果——以上海市青浦區水稻種植綜合標準化示范區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20(21):252-253+256. [3]李嘉.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路徑初探[J].中國標準化,2021(4):58-60.
作者單位:德惠市同太鄉綜合服務中心